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21日电 2023年3月15日是《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征信活动的法规,《条例》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年的实践证明,《条例》在规范和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按照《条例》赋予的职责,秉持“法治征信”“征信为民”工作理念,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山西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征信支撑。
一、深刻理解《条例》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条例》为适应征信市场发展要求应运而生。
我国现代征信业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企业、个人与金融机构往来的信贷征信起步,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逐步演变为涵盖信贷数据和替代数据的全口径征信。纵观我国现代征信业的发展,以2013年为节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前,征信体系发展处于探索阶段,2005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2006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全国联网运行,市场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逐渐增加,作用日益显现。但当时的征信业发展还不够规范,业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征信产品服务难以匹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当时迫切需要一部法规为我国征信业沿着法治化轨道发展“保驾护航”。
(二)《条例》对我国征信业发展发挥了基础性规范作用。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征信业管理条例》,《条例》的出台既解决了征信业发展无法可依的问题,也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行使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职责。自此,我国征信业发展迈入了有法可依的新发展阶段。
《条例》的出台,充分汲取我国征信业发展实践,同时借鉴了其他国家征信立法和监管经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具有基础性规范作用。一方面,《条例》对征信业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规定,明确征信机构、征信业务规则、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制度文件,形成了以行政法规为基础、部门规章为支撑、规范性制度文件为补充的比较完备的征信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征信信息既具备信用信息属性,又具备数据要素属性,《条例》中有关信息采集、授权、不良信息告知等规定,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信用体系建设立法、数据安全立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5)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征信信息”列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一,2021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充分融合了《条例》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理念。《条例》赋予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等权益,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治理、数据法治保障体系中。
二、《条例》引领山西征信体系建设在十年中取得长足发展
自2013年《条例》颁布实施十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筑牢征信平台,完善征信系统”工作要求,推动征信服务质量跃上新的台阶;十年来,我们满怀豪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发展经验,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服务为民,聚焦助企纾困,不加大高质量征信服务供给,突出体现为“六个聚焦、六个提升”。
(一)聚焦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有力提升征信促融质效。
一是推动央行征信系统归集全省信用信息实现加倍扩容。央行征信系统(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立足信贷信息共享应用,出具的征信报告已广泛应用于放贷机构信贷审批、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企业个人经济活动中。截至2022年末,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全省2200余万自然人信息,较2013年初增长56%;央行企业征信系统收录全省122万户企业及组织信息,较2013年初增长478%。
二是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各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辐射全省、融入全国”为发展指引,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与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太原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建设“信通三晋”征信平台,推动实现平台运营机构取得合法资质,推进企业非信贷信息归集共享和融资便利化服务。“加快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和应用,促进资金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分别写入《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山西省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中。截至2022年底,“信通三晋”征信平台已归集共享税务、工信、人社、供水、天然气、城乡管理等35个部门和单位的各类涉企信用信息1.16亿条,累计促成3336户企业获得授信1554.15亿元,实现融资948.45亿元。
(二)聚焦动产融资服务体系和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推广应用,有力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效能。
一是中征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搭建起“银企”沟通的桥梁。积极发挥中征平台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资源、疏通供应链融资堵点的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出台配套应收账款融资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等工作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2022年末,中征平台服务山西企业累计获得融资3793笔,金额3226.5亿元,其中促成小微企业融资2291笔,金额1945.89亿元;推动9家核心企业与中征平台完成系统对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9567万元。
二是登记系统(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有效盘活企业动产资源。深入宣传贯彻《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依托登记系统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贷款投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将“存量动产”转变为“信贷活水”。截至2022年末,登记系统累计办理山西辖内各项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88984笔、查询295681笔。多地创新推出“活牛抵押贷”“供热收费权质押贷”“生产设备抵押贷”等融资产品,进一步提高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效率,便利企业融资。
三是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有力支持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指导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运用评级合格的信贷资产办理质押再贷款,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提供支撑。截至2022年末,全省17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系统中累计上传12132家企业信息,其中已定级企业数量为9375家,评级通过率82.68%。历史已定级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76.50%,小微企业评级通过率83.87%。运用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结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93亿元。
(三)聚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力提升征信助农惠农水平。
一是“征信+信贷”模式支持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精准扶贫中的助力作用,2016年,积极与扶贫办建档立卡的232万贫困户、58个贫困县进行信息对接和共享,创新贫困农户授信体系,强化“征信+信贷”的引导作用。吕梁交口县“十户联体”信用共同体模式在决胜脱贫攻坚、改善乡村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城为1054户失信农户建立信用救济举措,推动其获得授信4713万余元,彰显“信用普惠”的价值。
二是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百县千村”乡村信用生态。2020年,以“用好征信、服务三农、普惠农村”为目标,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百县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信用评价+整村授信”,引导信贷资金助农惠农。在示范工程带动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促进融资工作常态化持续深入开展。截至2022年末,全省评定信用户249.7万户,信用村14344个,信用乡镇495个,评定信用示范村1949个;累计为73万户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433亿元,为8519个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0.7亿元,实现“整村授信”的行政村18913个。
三是数字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开展“数通三信”助力乡村振兴“2+N”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推进农村信息、信用、信贷有机贯通新路子。运城市建设“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以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户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发放农村资产数字证书,让资产更加便于流转、交易、评估、抵质押、招商,目前,金融机构依托该平台为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140万元;临汾市翼城县搭建“新农主体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精准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忻州市岢岚县开发信用信息采集筛查系统,建立地方性涉农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支持355家养殖大户,探索出一条以数通信、以信促贷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四)聚焦优质征信服务,有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一是征信查询服务渠道更加便捷。通过增设查询网点,拓展查询渠道,构建高效运行的征信查询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查询需求。截至2022年末,全省信用报告查询网点由2013年初的109家增至249家,增设自助查询机295台,实现县域全覆盖,并逐渐向重点乡镇拓展。2022年,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59万笔,业务量是2013年的13.2倍。查询渠道由单一的柜台查询,发展演变为与自助查询设备、互联网、网银、手机银行APP、云闪付APP等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联动查询模式,并且开发了“山西省征信报告查询系统”小程序,实现查询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通畅便捷。
二是高效征信维权体系解民忧。创新维权工作方法,完善“方便群众、处理及时、程序合规、服务到位”的维权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先行”的征信纠纷快速处置机制,对事实简明、责任明确、取证快捷的群众诉求导入快速处置通道,及时解决客户合理诉求。开展征信查询窗口文化建设年活动,提炼出“四要、四不要”(要客户至上,不要居高临下;要耐心细致,不要心烦气躁;要专业应询,不要答非所问;要代客如亲,不要冷漠应对)服务文化内涵,做到文化润心、服务为民,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打造“有温度”的征信服务窗口,维权处置工作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过去十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共受理客户维权申请2900余笔,按期办结率为100%。
三是更多服务举措暖民心、惠民生。打造“文明规范、专业高效、团结和谐”的征信服务窗口,为百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贴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开展“为民解读信用报告”,发布《“查征信”指南》,针对“扶贫搬迁”“低保核查”“灾后重建”信用报告查询需求,通过延长查询时间、增加自助查询服务向导、派出工作队入村帮扶线上查询等方式,加强对基层、边远地区的征信服务。合理调整受疫情影响“四类人群”的征信记录,全省地方性法人接入机构共为7298余户企业、2.18万自然人调整了还款安排或征信记录,为市场主体复产复工、渡过疫情难关提供征信保护。
(五)聚焦征信信息安全,有力提升依法监管效能。
一是开展非现场监管,提升征信合规管理。开发应用“信用报告查询前置系统”“征信查询管理系统”,科学精准抓好风险监测,实现对日核查、月监测、季自查数据指标的高效化管理。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专项自查、征信信息安全自查自纠,高度关注社会热点舆论、信访投诉举报线索,通过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合规教育培训、风险提示函和约谈等形式,层层压实责任,排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建立“台账+清单”日常监测制度,督促接入机构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完善“六项制度”报备,以年度考核评级为“突破点”,以日常合规排查为“着力点”,完善非现场监管框架。加强非现场监管分析评估结果应用,将其作为现场检查、分类处置的重要参考。
二是开展现场检查,筑牢征信信息安全防线。加强征信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团队。扎实开展接入机构执法检查和人民银行系统征信查询点合规核查,依法从严查处损害信息主体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形成监管震慑,建立正向引导。完善检查后续处理机制,密切跟踪被查机构整改问责情况,综合采取监管谈话、回头看检查等措施,切实提升查处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10年间,全省人民银行共对接入机构开展执法检查122次,全辖各级人民银行对征信查询网点相互进行交叉合规核查,牢牢守住征信信息安全防线。
三是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征信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需求侧抓宣传培育,阻断“征信修复”产业链。全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引导信息主体树立诚信观,自觉抵制“征信修复”骗局。从供给侧开展联合监管,打造治理新格局。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委网信办五部门联合发力,开展“征信修复”乱象治理。对全省322家企业开展摸排,清查违法广告机构13家,变更工商信息机构121家,注销机构27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机构26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机构50家,移交公安机关4家,有效净化了辖内征信市场环境。
(六)聚焦征信宣传教育,有力提升诚信建设水平。
一是通过征信宣传,有效推动诚信社会建设。抓住“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时间节点,紧紧围绕政策热点、重要业务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关口前移、嵌入式、场景式”宣传方式,联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多频次、全方位、广覆盖地进行征信宣传,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征信知识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二是通过征信教育,有效提升国民信用水平。与省发展改革委共同牵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强化信用约束,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共青团山西省委出台《关于开展全省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多所大、中专院校开设征信知识公选课,推动太原师范-必赢电子游戏网站多少增设信用管理专业,编写《诚信伴我行》《大学生防诈骗征信知识手册》等,建立中小学“征信宣传教育基地”,发挥征信宣传教育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作用,为推动征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诚信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勇毅前行,奋力推进全省征信业高质量发展
征信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改革促转型、扩大内需促发展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建设完善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征信力量。
一是推动征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新发展格局。坚持做大征信供给、提升征信服务并举,推进“信通三晋”平台建设应用,将地方征信平台打造成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征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科学布设查询点、做好维权服务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
二是筑牢征信信息安全屏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行业监管,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严肃查处滥采、滥用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坚持“征信为民”理念,畅通群众维权通道,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动数通三信“2+N”试验区建设,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系统和评价体系,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稳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征信文化教育活动,提升乡村百姓诚信意识。
四是加强征信队伍建设,切实担负起职责和使命。聚焦政治过硬、专业过硬、履职过硬、纪律过硬,推进学习型征信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队伍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本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完)